德豐昌說普洱  不用走茶山也能懂的云南茶種篇

德豐昌說普洱 不用走茶山也能懂的云南茶種篇

6閱讀 2019-08-29 06:57 常識

  植物學(xué)家認為,木蘭目是最早的被子植物,木蘭是所有被子植物的祖先。

  從寬葉木蘭到中華木蘭的進化,它們的葉片形態(tài)、葉脈架構(gòu)與各種大葉茶驚人的相似,都是支脈不到葉緣1/3處弧狀彎聯(lián),在葉緣內(nèi)相接呈閉合狀。

  滇西南是被子植物起源地,也是茶樹的發(fā)源地。茶樹起源于原始三江地帶,即今天的怒江流域、瀾滄江流域的橫斷山區(qū)。

  從形態(tài)到分布區(qū)域的吻合,說明了茶與木蘭有親緣關(guān)系。


  茶樹屬于植物界,種子植物們,被子植物亞門,雙子葉植物綱,山茶目,山茶科,山茶屬,茶組,茶系,茶種。

  世界上茶科植物共23屬380多種,分布在西南的多達260多種,其中以云南為最多,號稱“云南山茶甲天下”。

  植物學(xué)家張宏達教授將茶組分40個種類,我國分布了39個種,云南就占了33個種,說明云南茶樹資源是十分豐富的。

  在云南,分布著較多的野生茶樹以及茶樹在馴化、栽培、利用過程中存活下來的過渡型茶樹、栽培型古老的大茶樹。

野生型茶樹

  這類茶樹具有原始的特征特性,多分布于原始森林和山凹處,零星分布,俗稱野茶、山茶、大樹茶等。

  在植物學(xué)上將其分為大理茶或厚軸茶,早期不采制,隨著茶業(yè)發(fā)展,近幾年被采摘制成茶品。

  特點介紹

  野生型茶樹,多分布于云南高海拔山林地帶,其特點主要為:

  樹姿:屬喬木型,茶樹高大,樹幅寬廣,主干明顯且粗壯,樹齡大。

  芽葉:基本無芽,嫩葉呈紫色,有鱗葉,成熟葉色澤墨綠,葉片薄,無背毛。

  干茶:基本無芽頭,色澤深墨綠,油潤度好,帶鱗片。

  茶湯:湯色亮度高,無茶毫,粘稠度好,香氣獨有山野韻味,基本無苦澀,甜度高,鮮度好。

栽培型茶樹

  栽培型茶樹,具有進化的特征特性,是古茶園和現(xiàn)代茶園的主體成分。俗稱家茶、白茶、白毛茶、大樹茶等,經(jīng)常以地名冠名。

  在植物學(xué)上屬于普洱茶、白毛茶、茶和德宏茶等。是經(jīng)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栽培條件下生長而成的,具有豐富的內(nèi)含物質(zhì),適制紅茶、綠茶和普洱茶。

  特點介紹

  栽培型茶樹,有零星分布,也有成片成林分布,是云南比較多的一類:

  樹姿:多屬于小喬木型,有主干,樹姿開張,樹齡多在百年左右。

  芽葉:芽頭長勢好,葉色偏黃綠,成熟葉呈墨綠,葉片有凹凸,葉背多茸毛。

  干茶:多芽頭,顯毫度好。

  茶湯:有茸毛,入口有苦澀,收斂性強,口感豐富度好,層次感明顯。

過渡型茶樹

  過渡型茶樹,具有野生型茶樹特征,又有栽培型茶樹特征,屬于大理茶與普洱茶的雜交種。

  邦崴大茶樹具有栽培型茶樹的枝葉、芽梢的特征,又有野生型茶樹花、果等形態(tài),定為過渡型茶樹。

  過渡型茶樹,小喬木型,樹姿開張,主干明顯,長勢強。

山茶屬非茶組植物

  這類植物與茶樹極其相似,經(jīng)常被誤以為茶樹而加以采摘飲用,但他們不屬于茶組植物,不具備茶樹特征化合物如氨基酸、咖啡堿、兒茶素等,故不宜飲用。

  這類植物以鱗片多、芽葉紫紅色、無花梗、雄蕊花絲連成管狀或離生為典型特征。

上一頁:興海茶業(yè)2019年錦繡山河(熟茶):醇滑香甜,陳香濃郁

下一頁:【再現(xiàn)號級經(jīng)典 賡續(xù)百年傳奇】 2024中茶號級古樹茶新品發(fā)

相關(guān)閱讀

茶友網(wǎng)
滇ICP備19006320號-4
滇ICP備19006320號-4